教学目标:
-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事件内容。
- 领悟“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品味作者典雅的语言特点。
- 分析作者情感变化,感受其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与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灯笼”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朗读法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否曾回想起与灯笼相关的温暖记忆?无论是春节的喜庆、童年的温馨回忆,还是宫廷戏中的灯火闪烁,灯笼都承载着我们的生活与情感。在电灯尚未普及的年代,灯笼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它记录着亲情,书写着繁华,寄托着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今天,让我们跟随吴伯箫的散文《灯笼》,感受那个特殊时期的情怀。
默读课文,梳理结构:
默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作者对亮光的喜爱,特别指出对夜晚灯笼的钟爱。接着,通过抢答形式,回顾与灯笼相关的记忆,理解灯笼是本文的线索。
熟悉课文,分析情感:
阅读文章3-11段,小组讨论作者围绕“灯笼”写了哪些事,以及灯笼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这些灯笼里既有家人的音容、亲人的温情;也有家乡风俗、故园思恋;更有历史烽烟和爱国的情怀。
体会作者爱国情怀:
朗读12段,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为何发出“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的感慨。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也展现了作者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化诗入文,排比修辞:
通过化用古诗词,体会文章第2段排比手法的魅力,并尝试运用积累的古诗词,写一写自己记忆中的某一物件。
课后活动:
回忆自己童年的一个小物件,回忆与它有关的故事,写作一个300字左右的小片段。
转载请注明来自大连夏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教学设计及课件分享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