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老师调查学生家庭背景:职业伦理与科研伦理岂可缺失?丨快评

实习老师调查学生家庭背景:职业伦理与科研伦理岂可缺失?丨快评

仇亚琦 2024-11-10 未命名 5 次浏览 0个评论

实习老师调查学生家庭背景:职业伦理与科研伦理岂可缺失?丨快评

内容:

近日,一篇网友发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举报上海闵行龙茗中学存在涉嫌调查学生家庭背景阶层的调查问卷,引起家长们的深切担忧。此前,确实存在学校调查学生家庭背景的情况,如父母的职业、职务等,这不仅侵犯了学生家庭的隐私,更有可能导致学校与老师在对待学生时产生不公正现象。

这类调查,最大的问题在于搜集的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信息可能被学校与老师用来进行区别对待,这会导致老师可能更偏爱社会地位高或有官职的孩子的现象,从而在资源分配和荣誉上对他们倾斜。这不仅会让孩子产生特权意识和优越感,也会让其他孩子产生不公平感和屈辱感,对孩子的健康心智和价值观的培养极为不利。

同时,学校与老师可能利用家长资源,将某些家长的资源或权力用于学校或班级事务,甚至可能用于个人私利。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被用作人质,甚至学校和老师与家长之间可能形成资源互换,这无疑给孩子传递了不良价值观。

针对此事,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已发布情况通报,否认了网络上的猜测,表示此事并非学校与老师的官方行为,而是“在龙茗中学任实习教师的一名学生,以开展科研课题为由,擅自将与他人在校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带入学校,并发放给学生填写”,并决定解除其实习安排。

尽管通报出来,但网络上仍有一些质疑声,认为这是一种把锅甩给临时工的老套路。不过,从目前的调查问卷内容来看,这份问卷确实存在主观性,且缺乏核查或纠正机制,很难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是学校想要调查家长的收入、职业、工作单位与职务等情况,应该会采用统一制式的表格,这样才能尽可能获取客观的真实信息。

这一事件的性质与核心问题已经发生了转变,从家校关系的边界问题变成了科研伦理问题。若是大学的研究人员想要在某些学校通过调查问卷搜集信息与数据,至少得事先取得教育系统或学校的同意,并且还需要取得监护人的书面同意。所调查的问题与内容,也应该取得教育系统/学校与家长的同意。甚至,还应该有专门的科技伦理委员会来审查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研究者还应确保搜集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与泄露等。

通报中提到的“他人(第三方)在校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是否是一个合乎科研标准与科研伦理的调研项目?这个第三方到底是谁,是有科研任务在身的高校老师还是只想完成某个作业的大学生?调研者有没有向所在单位的科研伦理委员会或专业性、区域性科技伦理审查中心申请伦理审查呢?

至于实习教师,可能出于感情或义气而把第三方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这首先是滥用临时性的教师权力损害学生与家长权益的问题,突破了职业伦理的边界;其次也会有同样违反科研伦理的问题。至于调查问题中的问题诸如最底层“工作最不体面”充斥了对低收入者的蔑视,反而是最小的问题了。

在这个意义上,学校对实习老师的管理也是有问题的,难辞其咎。通报责令学校相关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责令学校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切实落实实习教师的指导工作”,当然是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教育系统与学校更得申明老师职业伦理的标准,明确有哪些事情,无论实习老师也好正式老师也好都无权对学生做;其次也要申明科研伦理的内容与边界,师生关系中处于权力下位者的学生,不能随随便便凭着老师一句话就成为调查/实验对象。无论职业伦理还是科研伦理,都要求把学生当成与老师有平等权利与尊严的人。

陈斌

责编 辛省志

转载请注明来自大连夏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实习老师调查学生家庭背景:职业伦理与科研伦理岂可缺失?丨快评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